本网讯:(通讯员:郭征王晓廷)“少年强,则国强;少年富,则国富。”扶贫先扶智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,要将教育工作融入到精准扶贫当中,补齐教育发展“短板”,更要潜心培养从学生们小树立艰苦奋斗、自力更生的精神,决不让一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掉队。
西峡县军马河镇一中地处豫西北部深山区,全镇百分之八十的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都就读于这里,教育扶贫任重而道远。入冬以来,早晚温差大,学习条件艰苦,学生意志力不强,抗挫折能力差,影响着他们的成长。正所谓精准扶贫,教育先行,学校有很多学生底子薄,大多属于留守儿童,缺乏家长的监督,少数贫困学生稍有点小病,就想请假回家躲清闲。
针对这种情况,该校领导、班主任、科任教师多个层面、多种场合教育,总感觉效果不佳,谈成绩太多,似乎没有有效的抓手,谈理想太遥远,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经过反思调研,大家达成共识:从中国传统文化着手,以国学学习来熏染、浸润学生,以励志教育为突破口,落实到每一天。
有了方向,落实、推进不等靠。各班迅速落实了每生一本国学经典读本,在老师的引导下有计划开展每日20分钟晨读活动,内容涵盖先秦诗词歌赋、汉赋、唐宋诗词、元曲等。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,大家乐在其中,沉醉其中,感受国学文化的魅力,诗文的芬芳洋溢着青春的气息,在校园中弥漫着。通过持续的学习,开启了学生智慧,塑造了人格,修身养性,凝神聚力,增强民族自豪感,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自我约束、自我管理能力,国学熏染初见成效。
班级每日一宣誓,是进行励志教育的又一个抓手。通过学生宣誓,学生自主召开5分钟班级小班会,夸夸我的同桌,夸夸我班的班干部,夸夸我们的老师等活动,促进了学生争做先进、共同进步、师生团结、奋力拼搏、攻坚克难等良好班风的形成。实现励志教育的生活化、常态化、多元化,在提高全校师生传统文化育人、励志教育成才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
教育扶贫,不只是物质层面的,更需要扶志,更需要精神层面、意识形态层面的双扶持。教育扶贫的擂鼓声在校园响起,国学熏染、励志教育无处不在,为军马河一中发展插上了双翅。